县城“小老板” 抱团自办“商学院”

2023-09-17

原生态黑猪肉馅包子“抢手“,并配备现代化厂房设备、现代冷链设备车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来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包原快餐连锁店,正是午饭时间,食客络绎不绝。包原餐饮是太和县青创班学员“以学为战、共同投资”的落地项目,目前已在北京、合肥、阜阳、昆山等地开了24家连锁店。

在太和县,青创班是一个实体的创业空间,也是学习教育载体,由团太和县委指导,青年企业家(创业者)协会组织开展。200多名学员一般都是40岁以下的企业家或创业者,大多都拥有自己的实体公司,为了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资源共享,将创业想法落地。

太和县位于皖北,医药、发制品产业发达,从内陆农业县发展为“华东药都”。如今创业接力棒交到80后、90后手中,但是对于这些县城创业青年来说,频繁往返各类“商学院”取经不太现实,什么样的创业教育最“接地气”,能够帮助他们破解瓶颈,实现项目落地?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课程实用,聚力破题

“我们经常将老一辈创业者请来讲述创业故事。”该县青年企业家(创业者)协会秘书长李红伟介绍,在改革开放浪潮下,数以万计的太和药商“闯入”医药市场,一群“泥腿子”开启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很多奋斗故事激励着年轻一代创业者。

当下,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年轻创业者能不能开拓新市场,做自己的产业?起初,创业青年们三五成群在一起喝茶、交流。2018年5月,一个抱团发展、集中学习的想法正式成型,并设置固定学习场地。

据介绍,协会每年开设一期青创培训,为期3个月,每周3次课,涵盖企业管理、政策解读、法律讲堂、金融财务、素质拓展、社交礼仪等课程。课上,学员们进行头脑风暴,探讨和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遭遇到的融资难、销售难和技术难等方面的难题,大家分享创业成败故事和经验,边学习、边探索想法落地。

“我们从上百位报名者中挑选出36名年轻、积极向上的学员,来自同行业的人员不超过两人,学员遍布教育、餐饮、工业、农业、通信、商超、房地产、广告传媒等行业,有规上企业负责人,也有个体工商户。”协会副秘书长夏祖权介绍,协会协调、联系专业老师和相关职能部门前来授课,解答创业青年容易遇到的问题。

李红伟回忆,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讲的那次课让自己印象深刻,“我意识到生活工作中有潜在的安全事故风险,也为餐饮行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安徽贝克制药是太和经开区的龙头企业,董事长王志邦是太和县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他经常在课上讲解创业过程中的金融、贷款问题。学员深受启发,于是共同发起成立创业基金,联合县农村商业银行推出太和县青年成长贷款,为创业青年解决融资问题。

“创业青年有担当、有情怀、有想法,让他们聚在一起,学习研讨创业‘干货’知识。”在团太和县委负责同志看来,搭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也是为了帮青年创客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他们成长。

实战告捷,抱团发展

通过学习,学员们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2018年,第一期学员萌发了打造实体餐饮的念头,选用原汁原味的健康食材。为找到黑猪、土鸡等原材料,学员们跋山涉水去大山里考察,并前往全国各地把先进的商业模式、制作工艺学到手。

夏祖权等人先在县城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店面,打造包原餐饮品牌。筹备期间,不断筛选擀面杖、碗筷的品牌和样式,连蒸煮锅等设备的功率、形状、大小都要考虑,装修细节更是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随后,团队又在太和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设分店,成立“包原青创空间”。其间,太和经开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到青创空间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建设推进中遇到的困难,现场协调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指导做好“入规”资料申报,推动青创空间发展。

一年后,包原餐饮实现盈利。“以学为战,结合自身资源相互扶持,抱团发展,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发展格局,让更多青年享受创业果实,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发展。”夏祖权观察到,学员学习积极性高、缺勤率低,还有很多老学员和学员的朋友主动要求来旁听。

“这些年来,团县委、经开区管委会等部门作为我们的坚强后盾,不仅帮助对接金融部门和协调政府资源,还帮助解决贷款、财政贴息问题。”夏祖权说,“这是协会组织好青创培训的底气所在。”

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场地、资金、技术等实际难题,学员们会互相帮助。第二期学员付山峰毕业后与同期学员汪文韬合作开办了一家教育公司。由于疫情导致学校资金紧张,青创基金帮助其解决50万元资金问题,学员们共同想办法、出点子,让公司顺利运转。

“此前,协会曾多次组织创业青年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参加培训,但是时间有限,学习结束后,很多人依旧没有方向和目标,还是会单打独斗。”夏祖权认为,一线城市的培训确实能开拓眼界、鼓励人奋进,但回来细想,很多想法不能落地,只能遥望,“县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才相对匮乏,需要我们更加务实,关注身边政策、机遇”。

“还有一个痛点,一些创业培训大多以短期讲座为主,往往是培训完了就散了,没有长效性和合作成果。还有的培训以商业赚钱为目的,成本较高,很多创业青年由于经验不足无法甄别。”在夏祖权看来,自家的青创培训很接地气,没有商业套路,就是把大家的智慧和经验集聚起来,讲究“以学为战”。

他认为,学员来自同一个县区,一起分享创业成败故事,对症下药,再围绕项目想法开展可行性讨论,进行路演,每一个学员认真、清晰地分析项目,争取边学习边落地。

此外,李红伟介绍,除了授课内容接地气、实用性强以外,每次培训间隙,还会开展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课程设置遵循学员意愿,设有自选课程,学员们组团实地走访,深入每个学员自己的公司,有针对性地探讨未来发展方向,让创业变得更加有计划性和可行性,既高效也精准。

 

(来源:中国青年报)

arrow_upward